西藏抗震救灾:中尼界河边的村庄撤离
2015-05-10 07:04

  

   新华社西藏吉隆5月10日电(记者张京品)如果不是这场地震,记者很难来到曲松多河——中国和尼泊尔的界河。藏语中,曲松多的意思是“三条河”,河这边就是中国的萨勒乡。

  受尼泊尔强震波及,西藏吉隆县萨勒乡受灾严重。这个边境乡在地震中死亡3人,95%以上的房屋损毁倒塌。新华社记者曾于4月26日、29日两次前往萨勒乡采访,为了更深入了解萨勒乡受灾情况,记者从5月4日起住进萨勒乡帐篷安置点,有幸亲历了曲松多河畔一个村庄的撤离。

  这个撤离的村庄叫拉比村,因为山体滑坡和道路塌方成了“孤岛”,撤离意味着人们要走15公里的羊肠山路,还要经过长达100多米的悬崖。

  听说悬崖很险,拉比村撤离前一天,当地的干部普布多吉专门把记者带到悬崖处。只见一面是断崖裂谷,一面是壁立千仞,半座山体已经滑落,一阵风吹过,碎石便哗哗滚落,沟谷间顿时尘土缭绕。

  就是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下,普布多吉带记者穿越悬崖。只见普布多吉沿着悬崖快步疾走,一下就不见了人影。记者沿着悬崖边走了不到二十米,心就开始扑通扑通直跳。踩着的碎石细沙在下滑,头上却开始掉落碎石,下面就是不见底的悬崖。

  在心有余悸的惶恐中,5月6日早晨7点40分,记者随协助拉比村撤离的50余人出发了。抵达塌方处,公安干警和战士们拿着铁锹,一锹一锹地将悬崖边的细沙碎石扔到悬崖里,铲出一条20厘米的小路,踩上去脚便不再下滑。

  通过悬崖后,一眼望去,中尼边界河曲松多河沿着峡谷流淌,对面尼泊尔的山体滑坡和尼泊尔牧场上的帐篷清晰可见。

  记者随着救援人员开始下山。这是一条多年未有人走的小路,很多地方是只能一人通行的峭壁,周围还有不少荆棘。大约2小时后,记者和随行队伍抵达距离萨勒乡7.5公里的色琼村。这个村的村民5月2日已全部撤离。

  从色琼村前行不久,记者看到一处巨大的滚石,旁边是横倒在地的树木。一些人或骑摩托车,或开拖拉机,拉来大包小包的行李。他们就是拉比村的村民。

  得知一些村民还在村里打包行李,记者便搭乘村民达瓦的拖拉机前往。没想到,拖拉机却颠簸着走了足足半个多小时。村里的干部说,由于路途远,刚开始村里的群众不愿意撤离。当地干部解释说,村里的房屋不少已经裂缝倒塌,村背后的山体已出现巨大裂缝,随着雨季来临,可能面临滑坡威胁,最终说服了村里人全部转移。

  拉比村,藏语意思是“半山腰的村庄”。果不其然,拉比村取名如其地形。站在拉比村高处向对面望去,尼泊尔境内的波哥尼雪山巍巍耸立。最后,记者乘坐村民的摩托车回到树木横倒处的落石处,加入回程的大军。

  下午近3点,175名拉比村村民经过艰难跋涉,到达大塌方处。上午铲出的小路已被山上滑落的土石淹没,公安干警和边防官兵再次铲出小路。

  1个小时后,拉比村的村民全部到了悬崖另一侧,乘坐在那里等候的车辆,前往萨勒乡安置点。在那里,已经有搭好的帐篷和救灾物资等待他们。

 

中华人民共和国驻伊拉克共和国大使馆
领保值班电话:00964-7901912315
签证咨询电话:00964-7700811360
使馆电子邮箱: chinaemb_iq@mfa.gov.cn
领事咨询邮箱:consulate_iq@mfa.gov.cn
经商处电子邮箱:iq@mofcom.gov.cn